技术分析其实没那么玄乎

2018-01-02 10:06:18    来源:外汇华尔街    作者:

正确认识“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既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万能的。

一般情况下,投资者若信奉“价值投资”,就会将“技术分析”等短线方法贬低地毫无用处。实际上,不管哪一种技术分析,都不会一无是处。因为股票市场的波动本身就是人的群体运动,而人的情绪波动是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是有迹可循的。

纵观市面上所有的股票技术分析方法,都会涉及到三个因素:价格、成交量、时间。市场交易者每天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并将自己的对市场的认知和心理因素都反映交易中。市场交易者的认知变化和情绪波动,都会写在这三个因素里。技术分析首先是根据大量的交易统计结果而得出的,在这个统计和研究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就会对交易者的群体行为进行“再编译”。

正因为有统计学的意义在里面,技术分析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参与者越多,股票或指数的市值越大,就越能消除个体差异,技术分析也越能派上用场。与此同时,样本的时间越短,短期波动的随意性越大;样本的时间越长,技术分析也就越具备统计意义,这也是为何越短的趋势越难以判断。

技术分析具有几个特点:

一、图形会自我实现,也会自我失效。

当一个技术分析被市场中较多的交易者认可时,那么交易者也会按照该种技术分析的指示去操作,因此推动股票按照技术分析预示的方向运行。与此同时,由于涨跌终有尽头,谁也不愿意做最后一个傻瓜。交易者总希望能跑在其他人的前面,进而提前撤退。与此同时,另有一批更保守的交易者,又希望在这一批交易者之前撤退……一层一层推进,最后使得整个技术分析体系失灵。

二、技术分析通常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迷惑性。

同一个时刻,不同的投资者使用相同的技术分析方法,甚至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果。技术分析者将自己的情感因素加入到实战中,那些“希望”股市涨的人,自然会从技术分析上“读出”股市将会上涨的结果。反之亦然。这就好比“四不像”,心中有马的人觉得它像马,心中有鹿的人觉得它像鹿。

三、技术分析具有一定的“后视性”。

也就是说,把技术分析往过去的股票走势里套,很容易得出各种技术分析的成功点。但是,把技术分析拿到现在的时点,去预测未来的股票走势时,却总是对错参半。拿大趋势来举例——指数经历一波上涨后,回调了1/3的高度。

如果此时指数止跌回稳,继续上涨到更高的高度,那么这一次1/3的回调只是长期上涨趋势中的一次中级折返。如果此时继续下跌,最终甚至跌破了指数上涨前的低点,那么这1/3的回调又变成了长期下跌趋势的前半段。无论从哪一点分析,都符合道氏理论。

例如:熊市中跌了一段时间后,出现短期的反弹上涨。反弹只要持续几天,就会使得短期涨速快于长期涨速,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出现MACD金叉。此时若是买入,股价可能还会上涨几日,也可能立即掉头向下破坏掉MACD金叉的图形形态。

如果有必要,还可以将上面一段的推演再简化——当股市大趋势是上涨时,MACD金叉即买入是有效的;当股市大趋势是下跌时,MACD金叉即买入是失败的。(是不是略显坑爹?)

四、大多数技术指标很难分辨出反转还是反弹,牛市顶部还是短期回调,而在单边行情和震荡行情中较为有效。

也就是说,技术分析很难判别熊底和牛顶。

五、技术分析多是之前股市的时间、价格、成交量的总结。但无法将消息面的影响囊括在内。

市场沉沉浮浮,每一次循环都有相似之处,也都有不同之处。每一次的消息,对交易者的影响都不尽相同。技术分析多是利用相同之处的统计结果,却无法将不同之处的例外情况吸纳进来。

成功的技术交易者大多有一类叫做“盘感”的东西,无非就是长期的交易经验,潜移默化所形成的心理暗示。经过“盘感”潜意识的处理,交易者可以感觉到不同消息面的影响差异。但是遗憾的是,消息面的影响会扩散给每一个市场参与者,同时又随股价波动而发生变化。

要综合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心理状况,是不可能做到的。“盘感”基于技术交易者自身的“潜意识”,是技术分析的修正,基于对其他市场参与者心理状况的潜意识预估。这个预估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

六、技术分析正确的次数越多,最终积累的风险也越大。

纵观国内外著名的投机交易者,都有过辉煌,也有过破产。正是因为人性的贪婪所致。每一次技术判断正确,都会加强技术分析者的自信心,同时也产生“早知道正确,为何不多押注码”的后悔心理。最终会使得技术交易者的仓位和杠杆越来越大。除非技术投资者能一直正确下去,否则终会输在All in的一把上。

七、技术分析是研究群体的运动。群体越多,个体差异就越能够相互抵消。

但如果某一只股票,由少数一个或几个庄家操纵,则技术分析是完全失效的。何况庄家还会做出各种买入的图形,请君入瓮。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