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国:做客户15分钟就能看懂的产品

2013-12-19 21:01:35    来源:财商    作者:
稳健的企业管理文化也渗透在恒生银行的每一个角落,其中自然包括他们的理财理念。
 
恒生中国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记者采访时表示:“恒生中国的理财产品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客户15分钟内看懂产品结构。用6个字来形容就是简单、透明和稳健。”
 
2007年5月,恒生银行全资附属公司——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成立,目前在内地设有40余家“优越”理财中心、3家VIP优越理财贵宾中心,旨在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理财服务。作为香港股市的重要指标,恒生指数最早也是由恒生银行以1964年7月31日为基日,并于1969年正式对外公布的。
 
稳健的产品设计理念
 
《财商》: 恒生中国从专业的角度如何理解理财?
 
恒生中国:理财是通过制定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目标,在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前提下,管理个人一生的现金流。要保证现金流的健康顺畅,资金的聚集积累很重要。理财是动态地制订资产配置规划,选择适合投资者的理财产品、金融工具,利用时间的复利效应让有限的资金保值、增值,从而帮助投资者达成不同人生阶段的理财目标。
 
《财商》:恒生中国理财产品怎样的设计理念才能做到15分钟看懂?
 
恒生中国:恒生银行的优质服务在香港有口皆碑,所以才能连续14年获选《财资》杂志之“香港最佳本地银行”。现在,我们也把这种服务的精神和传统移植到了内地市场,在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力求从客户群体的需求出发,提出了做客户15分钟就能看懂的产品理念。
 
恒生中国倡导的产品理念是简单、透明、稳健。其中,首要特性是简单易懂,不用花哨、复杂的结构吸引眼球,而是追求能够为广大投资者所能理解的简单、透明的结构。这是因为:第一,产品设计面对的很大一部分群体是低风险偏好的客户群体,他们对投资的了解和经验相对较少,所以简单的产品设计易于他们理解;第二,对一些高端的客户群体来说,他们日常的时间安排非常繁忙,产品的简单易懂能帮他们省却大量时间和精力;第三,即使对一些投资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来讲,他的投资组合里也需要配置一些低风险、稳健的产品来平衡风险;最后,简单的产品结构也能确保我们的客户经理能准确理解产品,在介绍时让客户更易理解。总而言之,恒生一直以来向客户提供的是专业的理财服务和建议。同时,理财产品的稳健性以及对风险的控制能力也是恒生中国在产品设计及开发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
 
《财商》:现在理财产品种类繁多、竞争激烈,恒生银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哪些?
 
恒生中国:我们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全面的理财产品平台,从投资期限、挂钩标的、产品结构、风险等级等方面都给到客户丰富的选择,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以挂钩标的为例,恒生中国有挂钩恒生指数、港股、交易所交易基金、黄金价格以及外汇汇率等产品可供选择,客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及不同的市况选择合适的产品。另外,由于恒生中国相对稳健的理财风格,大部分投资产品都设有100%保本机制,这就使得投资者在本金相对安全的情况下,享有获得投资回报的机会。
 
与恒指挂钩产品最受青睐
 
《财商》: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目前与恒指相关的理财产品?
 
恒生中国:目前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一款与恒生指数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是“恒得利”系列保本投资产品。
 
“恒得利”的投资期限为6个月,100%本金保证。这款产品挂钩恒生指数表现,设定了2重区间,,观察恒生指数每天的收市价格,如果均在相应的区间之内,投资者持有到期就能拿到预先设定的潜在回报。该款产品稳健,风险较低,最差情况下客户持有到期也能拿回本金及保证的最低回报。设计产品时我们也会根据恒生指数的水平调整区间。该产品还存在涨跌双赢的机会,只要恒生指数在投资期内没有过大波动从而超出预先设定的区间,投资者最终都有机会拿到较高的潜在回报。
 
《财商》:投资者应当如何选择何种类型的理财产品?
 
恒生中国: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理财目标及风险偏好去选择适合的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结构性产品主要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和非保本浮动收益等三类,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判断时,可以与同类型的产品进行比较。
 
一般投资者应该买一些透明度高,结构简单的产品,以便能够了解自己的资金是如何进行运作,如果只是盲目追求高收益,那就很容易陷入一些结构复杂的产品,导致出现亏损。在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理解产品的结构以及潜在的风险是相当重要的。
 
其实,对一个在投资方面不是很精通的普通投资者来讲,就像我们广告代言人所说的:“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恒生中国的客户经理及专业团队会根据投资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专业投资建议、选择合适的投资产品。
 
*“理财非存款,产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如欲了解以上采访文章中提及投资产品的特征和投资条件,应当详细阅读恒生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相关投资产品条款及细则、条件清单条款等文件资料。另外还需在进行了风险评估之后了解自身合适产品。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