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政企为何热衷做交易所

2015-01-02 17:22:45    来源:    作者:
自2011年始,各地建立交易所的热潮已从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向地方扩张,包括一些地级市甚至向县级市蔓延,其性质既有国营也有民营,交易品种包含了艺术品、农副产品、稀贵金属、林业、股权、金融资产等多方面,交易方式也是期货、现货样样都有。
 
为什么各地这么热衷于建立各种各样的交易所?我们到底需不需要这么多交易所呢?这种遍地开花创办各类交易所的做法有没有什么风险?这些井喷出来的交易所又该由谁来监管?如何监管呢?
 
“交易所热风”袭来
 
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和利益驱动。交易所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也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点投资对象。目前交易所的审批权归属各省,有些地方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争先设立,以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给地方政府带来实际收益。利益的驱动,导致了“交易所热风”。
 
这与这几年国内通货膨胀的形势紧密相关,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流动性过剩和市场内在需求催生了交易所火爆。“归根到底是流动性过剩,做实业不容易赚钱的话,大家还是要找投资出路,所以很多就去做这个。”
 
经济之声特约观察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表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一直处于流动性过剩的状态,老百姓手里各种形式的财产都处在膨胀状态,所以客观上有增加交易的需要。另一方面,与各个地方希望捷足先登,希望各类交易所既成事实,然后在有关部门规范化的情况下,获得资格认可也有关系。”
 
尹中立同时还说:“目前不少交易所的目标可能并不在于推出多少产品或有多少交易,而是争夺全国定价权。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各地已经看出之所以深圳与上海能在中国城市经济中遥遥领先,与这两座城市都有证券交易所有很大关系。所以在下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都已经瞄准了各种资产类交易所的设立,不在乎现在已有的交易规模或者收取的佣金是否能保证整个交易所的盈亏,关键在于获得一个未来发展的准入机会。”
 
整顿与规范并重
 
2011年11月24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对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作出明确部署。自此,对全国300多家各类交易场进行的清理整顿风暴正式拉开帷幕。
 
中商所发言人表示;“协同政府部门对各类产融交易平台进行监控、交易数据追溯的同时,把合理、规范的发展交易所经济依旧放在首位。通过超级数据库支撑下的交易系统、管理系统、风控系统、清结算系统以及调度系统帮助各行业产融交易中心来统一运营管理,为多元化产业金融协同提供平台服务。在各项关键环节上进行疏通,积极帮助政府部门解决一管就死、不管就乱的问题”。
 
国际市场 尽显扩张之势
 
2014年4月27日,CME集团的欧洲“分店”——CME欧洲交易所开张,并推出了外汇期货,这是欧洲地区首次出现的场内外汇期货合约。
 
近十年来,CME集团已经慢慢成长为美国地区实力最为雄厚的期货交易所,并且陆陆续续收购了几家美国的大型交易平台,目前在全球期货交易所排行榜上稳居“榜首”。不过,在CME集团发展壮大的同时,其他交易所也在迎头赶上。目前CME集团最大的劲敌是ICE集团,ICE集团刚刚以高价收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又收购了新交所(SGX),在实力上获得巨大的提高。2014年12月20日,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在该中心的揭牌仪式上表示,中国银行大宗商品业务中心在伦敦分行设立。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众多中国企业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和交易市场的活跃参与者。中国银行未来将加大对欧非地区大宗商品业务的投入,为其国际化发展再添新力。中国银行伦敦分行目前为全球40多家大宗商品客户提供包括银团贷款、贸易融资、结构化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7家。    
 
在此背景下,中商所依托云交易与超级数据库对金融市场的把控和金融技术的运用,以及其熟悉的国内外场内市场的管理思想促进自身发展完善,为产融企业提供更贴近其实际需求并与场内市场产品充分对接的个性化风险管理工具。而五大系统通过超级数据库构建的第三方平台,帮助了产融企业进一步打开场外业务的发展空间,以专业知识和经验帮助交易客户进行风险管理。
 
中商所研究院认为发挥其熟悉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的优势,针对各行业参与企业的现实情况,设计更贴近客户需求的合约工具是交易所发展之根本。中商所通过为产融企业避险提供更多、更合适的选择,填补期货、现货之间的缺口,力求解决各个行业实体经济中企业的个性化问题。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