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大银行不参与零售外汇市场?

2016-09-28 11:00:45    来源:汇眼    作者:
外汇市场是分层级的,而外汇交易产生的源头来自于银行与银行间的外汇交易市场,所谓外汇市场的流动性也最终是由大型银行(Tier 1 bank)提供的,银行能够直接给客户提供顶级流动性、优质的点差和银行的信用背书,那么为什么这些大型银行自己不做零售外汇交易商呢?
 
其实国外的大型银行涉足外汇零售业务早有尝试,这些大型银行包括:
 
德意志银行旗下的dbFX (福汇的白标)
巴克莱银行的Barclays Margin FX (先后是Integral\福汇的白标)
花旗银行旗下的CitiFX Pro (Saxo的白标)
汇丰银行的Fex(Oanda的白标)
高盛进行股权投资的LMAX,持股CMC markets
 
而这些公司的零售外汇品牌却命运多舛,与大银行自己蒸蒸日上的发展大不相同,我们自上到下,跟大家聊一聊这些品牌的故事。
 
德意志银行的dbFX
 
早在2006年,德意志银行看准了零售外汇市场的机遇与前景,成立了零售外汇品牌dbFX并以美国市场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服务,而随后每年的成交量都在增加,但是德意志银行在2011年4月份宣布关闭dbFX的运营,并且将其所有客户卖给了嘉盛,当时市场的解读认为因为美国监管的日趋严格造成dbFX若想要继续运营必须取得CFTC的相关资质与NFA的注册,这将会导致德意志银行美国公司的结构性调整,而德意志银行在评估调整的支出与回报之后决定出售dbFX的所有客户给嘉盛,报价1000万美元。
 
巴克莱银行的Barclays Margin FX
 
巴克莱银行的外汇零售业务起始于2012年,而在仅仅运营两年之后的2014年就被巴克莱银行自己叫停,并将所有账户卖给了福汇,在福汇的收购声明中透露了巴克莱外汇零售业务挂靠于巴克莱银行的股票交易券商公司,该公司因注册在欧洲,受到新的欧洲监管法案EMIR(European Market Infrastructure Regulation)约束,继续运营的成本过高而决定整体出售给福汇。
 
花旗银行旗下的CitiFX Pro
 
为啥大银行不参与零售外汇市场.jpg
 
CitiFX Pro则是大银行里接受全球客户的外汇零售品牌中最后一个倒下的,在2007年花旗银行与盛宝银行合作成立了零售外汇品牌,主营美国市场,但是其发展并不顺利,在2012年CFTC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当年Oanda名下的交易客户有23000人,福汇名下的客户有19000人,而花旗银行名下则仅有634人。经过了挣扎之后,花旗银行与2015年将名下的外汇零售客户出售给了SNB之后的福汇。
 
汇丰银行的Fex
 
汇丰银行的Fex业务成立于2012年,作为Oanda的白标之一HSBC Fex成立伊始便着力于香港市场,到现在为止也仅为合格的香港投资者提供服务,值得一提的是Fex是少数外汇交易商中提供人民币基准账户的之一。
 
为啥大银行不参与零售外汇市场2.jpg
 
高盛投资LMAX与持股CMC markets
 
高盛是LMAX的最早期投资人之一,入股与2010年并持股12.5%,但是在两年之后的2012年高盛将其投资的股份亏损卖给了Betfair,至今为止高盛仍然是英国另一家交易商CMC markets的持股股东。
 
为什么这些大型银行都做不好外汇零售业务呢?
 
大型银行中鲜有银行业务与券商业务能同时兼顾的很好的,上文中的一些案例提到了因为银行的设立结构与监管要求更严格,导致银行从运营成本、风险控制的角度而言参与零售外汇市场得不偿失;而与此同时零售外汇市场的市场仍然处于发展期,对于公司运营和产品设计的灵活性有更高的要求,此时银行的庞大“体积”与臃肿的结构反而成为了劣势。
 
还是那句话: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大家存款还是找银行,交易还是找靠谱交易商吧。
本文标签: 零售外汇  外汇市场